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勘察设计>>标准规范>>

以智能建造赋能“好房子”建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住房问题始终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住房需求已从“有没有”转为“好不好”,为建筑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传统建筑业面临着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劳动密集度高等问题,房屋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跑冒滴漏等房屋质量通病,未达到大众对“好房子”的要求。

  □ 王永海

  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需要建筑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建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提升建造水平和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使传统产业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有效释放。智能建造的特征符合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通过智能建造,能实现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升级。发展智能建造是建设“好房子”的重要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提供更好的住宅产品为目标,发展智能建造,通过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建筑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推进:

  做好发展智能建造顶层设计

  ● 要制定长期的智能建造发展规划

  针对商品房、保障房、农房等不同对象,综合考虑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统筹发展方向、阶段目标、扶持政策、监督实施等。

  ● 要加快完善标准体系

  要建立适应智能建造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安全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工程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标准等为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制定专门的引才计划,吸引和培养“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智能建造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大对建筑行业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投入,培养适应新型建造方式的高级技工,建立完善的产业工人引入、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供应稳定、技能专业、使用合理”的产业工人队伍。

  推动建筑业数字化变革

  ● 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从政府、企业、项目、风险管控、建造管理、数据服务六个维度构建监管链条,推动“规、建、管、用”全过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应用,让数据在监管系统内高效有序流转。

  ● 要深化现有住房城乡建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

  理清业务逻辑联动关系,找准数据“转接环”,推动实现系统和数据横向、纵向互联互通,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真正助力住房城乡建设监管实现“无延迟决策、零距离指挥、跨空间监管”的现代数智治理能力。

  ● 要充分利用建筑数字资产价值

  按照可交易、可控制及预期价值等要求,明确建筑数字资产组成和确认条件,树立建筑数字资产是建筑产业价值创造的理念,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智慧住宅、智慧社区建设的多场景应用。

  实现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

  ● 要变革建造方式

  推动建筑现场与工厂有机结合,以精细化建造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将现场搬到工厂”,将原本在现场施工的部分内容通过标准化转化为部品部件,搬到工厂进行大规模批量自动化生产;“将工厂搬到现场”,对现场施工装备和现场管理进行升级,将现场施工打造成“类工厂”化的生产;“将工厂和现场融合”,把工厂生产的半成品和施工现场的半成品进行生产、施工及管理的有效融合,通过精细化的智能建造从源头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浪费。

  ● 要推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推广应用

  要推广实施“拆除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现场处置模式,构建建筑废弃物处置固定设施与临时设施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推进“无废工地”建设,建设“无废城市”。

  ● 要加大对环保材料、节能设计和绿色技术研发力度

  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智能建造技术和绿色材料应用研究,如BIM、3D打印、机器人施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绿色墙体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建筑材料使用造成的环境影响。

  构建建筑产业新生态

  ● 要形成智能建造现代产业体系

  要构建集“科研院所、孵化器、产业园、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博览会”六位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智能建造“科技成果化、成果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智能建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 要以智能建造产业园为抓手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要在园区内凝聚产业链各环节的优质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试验、技术熟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公共服务平台;要为园区智能建造产业链上的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要为园区配置智能建造主题产业基金,加速园区优质企业成长。

  ● 要搭建广泛链接产业上下游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要通过“建筑基因”与“数字基因”双基因融合,“建筑生态”与“数字生态”双螺旋发展,构建起资源共享、共生发展、多方共赢的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要以建筑产业互联网赋能,打通建筑产业链资源和产品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深刻认识智能建造赋能“好房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这一事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作者单位为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设计处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