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勘察设计>>人物风采>>
陶滔:与未来城市对话 未来因科技而改变
- 时间:2013-08-02 10:52
- 来源:Archina
简介: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希望建设一个"新和谐村"。当然,他失败了。自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出台500多年以来,美好的乌托邦一直影响着人类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幻想。甚至充斥在每一部好莱坞的幻想影片中,不管是科幻还是魔幻。当年霍华德描述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的时候,恰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时期。物质生活的提升与环境的巨大改变,让作为社会学家的霍华德提出了未来英国城市的发展模型。而这种标记为"卫星城"理论的城市规划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近100多年的世界城市建设。
洲联集团总规划师 陶滔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希望建设一个"新和谐村"。当然,他失败了。自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出台500多年以来,美好的乌托邦一直影响着人类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幻想。甚至充斥在每一部好莱坞的幻想影片中,不管是科幻还是魔幻。当年霍华德描述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的时候,恰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时期。物质生活的提升与环境的巨大改变,让作为社会学家的霍华德提出了未来英国城市的发展模型。而这种标记为"卫星城"理论的城市规划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近100多年的世界城市建设。
未来城市,一直纠缠于"集中"还是"分散"两种对立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同样为了绿色和阳光,柯布西耶提出以高密度集中式城市模型改造巴黎,而身处美国的萨利宁则一直倡导在美国广大的土地上有机松散的布局城市。如莎翁名言:是"集中"?还是"分散"?这是个问题!
不同国情和不同的制度下的城市发展,会有不同的城市形态。但伴随科技技术的发展,必然有城市内部结构共性的变化规律。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尚待普及入家庭之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预言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改变。而谁又能预见到正在到来的"海量数据"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冲击?我们已经从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大量收益,因为正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搜索引擎 Google。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说大数据处理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它能处理几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无论是微博、文章、电子邮件、文档、音频、视频,还是其它形态的数据。而给我们带来的是政治不断地公共大众,生活物资网络交易,日常交往范围扩大等等。由此而来的是,城市的公共场所在形态上的改变,城市的交通网络在形式上改变,城市的居住方式在形态上改变,城市的生产方式在形式上改变。
如果每天的清晨,我只需要在住区的花园里,用iPad即完成一天的工作安排和数据交流,我又何必驱车去赶北京市环路的高峰车河呢?去年在西雅图参观微软总部办公楼,这个楼宇里已经取消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专用办公室,整个空间是公共的,因为有互联网可以支持日常办公工作,只需要专案约见的小型会面解决面对面的交流。
未来,城市的空间会更开放更公共,私人的居住会因每一个不同的人的喜好居住到各自喜好的环境里。空闲的时间可以远远多于工作的时间,单位工作时间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咦,我这也乌托邦呢。
我们聚居的条件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我们未来的城市也会发生随之而变化。总之,绿色、阳光与交往、安全,终会共同伴随在未来的城市中。
洲联集团总规划师 陶滔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希望建设一个"新和谐村"。当然,他失败了。自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出台500多年以来,美好的乌托邦一直影响着人类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幻想。甚至充斥在每一部好莱坞的幻想影片中,不管是科幻还是魔幻。当年霍华德描述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的时候,恰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时期。物质生活的提升与环境的巨大改变,让作为社会学家的霍华德提出了未来英国城市的发展模型。而这种标记为"卫星城"理论的城市规划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近100多年的世界城市建设。
未来城市,一直纠缠于"集中"还是"分散"两种对立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同样为了绿色和阳光,柯布西耶提出以高密度集中式城市模型改造巴黎,而身处美国的萨利宁则一直倡导在美国广大的土地上有机松散的布局城市。如莎翁名言:是"集中"?还是"分散"?这是个问题!
不同国情和不同的制度下的城市发展,会有不同的城市形态。但伴随科技技术的发展,必然有城市内部结构共性的变化规律。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尚待普及入家庭之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预言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改变。而谁又能预见到正在到来的"海量数据"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冲击?我们已经从大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大量收益,因为正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搜索引擎 Google。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说大数据处理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它能处理几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无论是微博、文章、电子邮件、文档、音频、视频,还是其它形态的数据。而给我们带来的是政治不断地公共大众,生活物资网络交易,日常交往范围扩大等等。由此而来的是,城市的公共场所在形态上的改变,城市的交通网络在形式上改变,城市的居住方式在形态上改变,城市的生产方式在形式上改变。
如果每天的清晨,我只需要在住区的花园里,用iPad即完成一天的工作安排和数据交流,我又何必驱车去赶北京市环路的高峰车河呢?去年在西雅图参观微软总部办公楼,这个楼宇里已经取消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专用办公室,整个空间是公共的,因为有互联网可以支持日常办公工作,只需要专案约见的小型会面解决面对面的交流。
未来,城市的空间会更开放更公共,私人的居住会因每一个不同的人的喜好居住到各自喜好的环境里。空闲的时间可以远远多于工作的时间,单位工作时间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咦,我这也乌托邦呢。
我们聚居的条件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我们未来的城市也会发生随之而变化。总之,绿色、阳光与交往、安全,终会共同伴随在未来的城市中。
(责任编辑:映画)
上一篇:安琪•施托克曼:城市景观应该是有生命的
下一篇:杨邦胜:实现酒店设计的自我突破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