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勘察设计>>新闻报道>>
打卡历史建筑 老“仓”聊发少年狂
- 时间:2021-11-25 09:46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王晓霞
“变身”后的屋顶足球场
诚志堂货仓旧貌
历史建筑档案:
名称:诚志堂货仓旧址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简要介绍:
诚志堂货仓旧址是广州市仅存不多的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建筑代表,具有约百年的历史。2014年,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2018年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完成实施,华丽转身成为珠江江岸一座别具特色的幼儿园。
对话:
蔡宜君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名城保护所规划师
记者:您在2018年参与了诚志堂货仓旧址的保护活化过程,您对哪些工作印象比较深刻?
蔡宜君:我对挖掘历史的过程比较深刻。我们项目组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到货仓曾经用作药材厂和货仓使用,同时通过房地产档案了解到不同年代的建设情况,确定不同构件的年代,厘清发展过程,这是对历史建筑价值的重新认知的过程:重点保护哪些、如何保护。例如体现该工业建筑特征的屋架虽然没有列入核心保护要素,但考虑它的屋架十分特别,是中式的木檩瓦面和西式的钢筋混凝土桁架结合,最终我们保留了原有构架,增设了格栅、空调等隔热设备,打造成了孩子们的休憩空间。
记者:在诚志堂货仓旧址的修缮活化过程中,您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蔡宜君:作为“吃螃蟹的人”,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当时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几乎没有先行案例。但是在2018年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的支持下,无论是功能活化、修缮改造还是消防审批等都是以特事特办的形式在探讨,各部门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工业建筑这种空间形式和幼儿园的功能要求有较大的冲突,内部单层6米的层高其实很难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也不符合幼儿的空间认知感受。为此,我们采用了加层的方式压缩层高,但这同时带来的是建筑面积增加的矛盾,最终解决方案是增加的面积不确权、不计容,后期通过拆除加层的方式恢复,明确了加层方案的可行性。这个经验也写入了《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
记者:您如何看待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的关系?
蔡宜君:历史建筑区别于文物,其更多的是与城市的建成环境、与人的使用有关,人在空间使用中才能感知历史的沉淀,因此历史建筑更多强调以用促保,这种利用可以是延续原功能,也可以是以彰显文化为核心的多功能使用,在利用中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诚志堂货仓旧址位于广州市历史城区内,广州市西翼CBD白鹅潭商务区核心范围,历史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矛盾相对突出。2016年完成保护规划编制,第三方公司租用计划活化改造为幼儿园。2018年,完成修缮活化,对外开园。幼儿园每年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缴纳税收过百万元,国有历史建筑租期20年可以创造过亿元的产业收益,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产业转型协同推进。
历史建筑是城市中数量庞大又价值宝贵的存量资源,投入保护成本便可撬动巨大的惠民潜力,让历史建筑融入百姓生活,诚志堂货仓旧址的修缮保护先行先试、取得实效。
活用历史建筑为城市社区补短板的实践样本
一方面是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另一方面是社区配套的幼儿园学位非常紧张……如何发挥历史建筑法定身份赋予的公共性、社会性,将历史价值引入社会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拓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发展空间,成为摆在保护者面前的难题。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多功能活化利用开通了绿色通道,规定在符合结构、消防等专业管理要求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多种功能使用活化。在这个过程中,性能提升、保证安全是诚志堂货仓旧址的活化利用融入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
诚志堂货仓旧址改造为幼儿园,填补了当地社区幼儿教育配套设施的短缺,提供幼儿学位400个,解决就业岗位60个,给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诚志堂货仓旧址的修缮改造改善了建筑本体的生存状态和历史风貌,带动珠江后航道630米沿江绿道品质提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扬空间特色之长,补社区公共服务之短,为历史建筑活化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此类探索实践,《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进一步放宽了鼓励业态范围。
打造区别于文物的历史建筑活化保护的技术样板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名城保护所所长施雨君认为,文物保护单位强调“完整保护”“先保后用”,而历史建筑最大特色在于其使用价值以及与人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价值保护”“以用促保”。
基于价值导向的历史建筑核心价值要素坚持严格保护、完整保护,精细化修缮红砖外墙、通风高窗、圆窗等特色构件。诚志堂货仓旧址的内部活化,一是强调可逆性,新增的装配式独立钢结构与建筑本体脱离,整体拆除可恢复原状;二是强调安全性,充分利用既有空间克服消防疏散困难,新老建筑间连廊的不锈钢滑梯兼顾游乐功能和消防疏散功能,孩子们可从二楼滑下来,以最快速度逃生。该建筑在消防审查验收方面,先行探索按照广州市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消防设计指引“一案一议”的方式,通过专家评审论证,作为既有建筑实施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的依据。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科技、文化等创新载体盘活旧厂房、旧物业,促进新经济、新业态跨越式发展,为历史建筑焕发第二次生机打造特色创新路径。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