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勘察设计>>人物风采>>

何志森:小即是大


何志森:都市非正规实验室的创始人;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博士候选人

    LAF:您去过纽约的中央公园吗?
 
  何志森(以下简称何):去过。我2005年去美国游学之前,我的美国朋友列出了游客必去十大景点,其中就有中央公园。我第一次参观中央公园,那是一次自由释放与震撼的体验。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看,那里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行色匆匆的游客,他们总是专注于拍照片。我认为中央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扮演了更具象征性的角色。
 
  LAF:中央公园有哪些局限之处?
 
  何: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公共空间领域出台 了各式各样的规则和规定。在我参观中央公园的前一天,酒店的前台接待员让我查阅了公园的规定。现在对于如中央公园之类的公共空间管控得越来越严,其中许多地方都配有一套固定项目和指定流通模式。许多公共空间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并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模式。
 
  LAF:听起来这类公共空间已经变得限定过严,而游客的体验不再是那么的随机性了。
 
  何:的确如此。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实践在创造空间环境的背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开始创造新的规则与环境背景之前,景观设计师必须懂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以及解读空间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西方关于空间营建的概念,生搬硬套到中国的语境中。与西方城市相比,中国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人们喜欢占用公共空间。相较于西方而言,中国的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界线更为相互渗透、更加模糊,一片公共空间很容易就被占用为个人空间。街边无证摊贩已成中国一景,我们不能否认这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当街头小贩在地上竖起支架的那一刻,他就划了一条个人边界,创造出一个商业空间;而当这个小贩走后,边界就会随之消失,会被另一次非正规占用取而代之。这种对空间的临时占用是永远不可能通过鸟瞰或是从上至下的模式捕捉到的。但是设计师也没有预先考虑为摊贩们设计,以及他们是如何使用空间的。而通过了解他们如何使用空间,设计师无论如何最终还是要规划这样的空间来容纳各种各样变化无常的非正规活动,那些不可能总是被预知和预先规定的人的活动。就像景观设计师芮纳·蒂瓦里(Reena T i w a r i)所建议的那样,我们最好是要先预知和规划那些可能会发生的,或者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未知数”,而不是对我们的未来视而不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中有大量的整齐干净、设计良好的公共空间,但是它们几乎不被使用,大多数时候都空着。问题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空间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混乱无序不是问题:对人们来说这些是占用空间的机会。在混乱之中有一种规则。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找到这个混乱现象背后的规则。
 
  LAF:在某些方面,这是与中央公园之类的空间相对立的。中央公园是在标准化区域内的定形空间。您认为正规空间与非正规空间相比有哪些区别?
 
  何:像中央公园这样的规制化空间,在项目、活动和流通系统方面都是界定明确的,受制于 规则和规定。在中国,许多公共空间通常是“形象工程”,主要是为了展示当地政府的政绩而建,而不是为了供普通人使用。与之相反,非正规空间都是日常空间。它更多地为小摊贩和市民占用,而少有官方和设计师的干预。当人们谈到非正规的时候,常常与自发、即兴和混乱有关。事实上,非正规实践完全不是一种混乱或自由放任的现象。一旦你仔细观察居住其中的人们以及那儿发生的活动,它就可以变得非常明确。它是对某一情况的回应,是一种发生在特定地方、需要特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机会主义实践,时机决定了一切。
 
  LAF:我们觉得您的观察评论—关于中国人喜欢占用空间,以及划定他们自己边界的方式—很有意思。请问相对于西方理念而言,非正规的观念是否在亚洲背景下体现得更为灵活?
 
  何:你说得对。那也正是我想回过头来说的问题— 在中国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中央公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华黎:建筑之美应该存在于寂静当中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