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勘察设计>>设计师>>
袁 野(2)
- 时间:2013-11-08 16:12
- 来源:中华建筑报
公园奠基后举行了“7·28纪念活动”,那天的场景令袁野终生难忘。“活动是在晚上举行的,水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放上了蜡烛,无数只蜡烛点燃后,真的很震撼。”在之后的几年,袁野陆续设计了唐山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唐山市立图书馆等,他已把唐山视作第二故乡。
在4200米海拔做建筑
2011年,袁野参与到玉树震后重建工作中,设计了杂多县文化中心,这是为当地藏民提供的一组文化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剧院、书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和群众体育馆。
从北京到西宁,1800公里;从西宁到玉树,800公里;从玉树到杂多,200公里;其中需要翻越两个海拔接近4800米的垭口。杂多的平均海拔是4200米,而拉萨才不过3700米。在杂多的日子,袁野体验到了传说中的剧烈高原反应,几乎彻夜难眠。但与这次难得的设计机会相比,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如此海拔,如此特殊的地点,能有如此机会,为这里的康巴人,为藏族孩子,设计一个图书馆、一个剧院、一个书店、一个研究所、一个体育馆,这是何等的幸运!尽管远不及完美,尽管这所有建筑加起来才不过一万平方米。”
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底什么是杂多的文化中心,这就需要考察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从google earth(谷歌地图)上可以看到,当地的民居大多呈现成L形的院落,因为既要遮挡冬季凛冽的西北风又要保证充足的南向光照。“我们在整组建筑群中也营造了这样一个围合的院落。通过图书馆、书店和剧院的平面位置经营,塑造了一个面向城市开放的广场,这同时也是当地群众的文化‘舞台’,让惯于户外生活,且能歌善舞的康巴人在新城中,也能找到在高原上生活的感觉。‘舞台’的入口处矗立着‘六字真言’柱,每根柱子是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唵’、‘嘛’、‘呢’、‘叭’、‘咪’、‘吽’六个字,这让整个空间具有了宗教般的仪式感,也直接地表达了文化中心的民族性和地域特征。”
各个建筑单体延续了藏族建筑的方正形态,在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玉树地区,这种底座较大且形态规整的建筑形态是比较利于抗震的。建筑的单体设计从藏族的传统建筑样式中提炼出设计元素,并转化为现代建筑语言。图书馆的平面暗示了藏传佛教中的“卍”字符形态,而建筑形体的向上收分更是藏族建筑的基本特征。“我们在图书馆的窗户上做了一些调整,设计成错落有致的佛龛形状。剧场的收分形式一改倾斜墙体的做法,而是分成三段台阶的形态,与图书馆相对而立。书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是建筑群中的动态元素,并起到调和图书馆和剧场的中介作用,其恰当的偏转,让公共空间产生了灵动的效果。三个建筑如同和谐的三口之家,而这里也确能让杂多的康巴人找到家的感觉。”
体育馆的方案经过几轮修改,最终选用了白色哈达状的金属屋顶。建筑形体单纯有力,其坚实厚重的墙体如同康巴人粗犷强壮的身材和性格,而被称为“杂多帐篷”的巨大白色屋顶,则表达了康巴人的另一种性格——超然、浪漫和崇尚天空的情怀,也令人想到雪山——藏族人心中的神山。“也许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直白,不够抽象,但我希望这个建筑是语义清晰的,对文化符号的提炼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当地传统建筑及自然人文景观,让当地百姓,哪怕是小孩子也能一下子能看懂。”袁野说。
赋予建筑一种文化精神
A6建筑工作室近年来设计了很多文化类建筑,如何将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完整和抽象的形式转化到设计方案中,赋予建筑一种文化精神,成为袁野思考最多的问题。
袁野认为,建筑的文化精神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筑自身的文化特征,一个是建筑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实现这两个方面最终的有机结合,要找到一个点,如同写文章的点题。“比如山东省美术馆的设计,一方面要将美术馆的文化特性表达出来,要回答什么是美术馆。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所在的文化环境。”袁野说,“文化环境包括多个层面:基地特征,这是小环境;济南的城市文化,这是较大范畴的文化环境;山东省的地域文化,这是更大的文化环境。这是要回答什么是山东的美术馆所必须要作出的追问。”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